邮件曝光,微软为追谷歌脚步才投资了OpenAI,纳德拉回应:才不是

微软与 OpenAI 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在 OpenAI CEO Sam Altman 陷入辞退的风波时,微软 CEO 纳德拉曾多次力挺他,并向他抛出橄榄枝。


当这场 OpenAI「宫斗」过去后,纳德拉也表示,无论 Altman 身在何处,仍然会支持他。前不久还有微软的员工狂吐苦水,「微软已经沦落为 OpenAI 的一个 IT 部门!」资源倾斜不仅导致员工不满,还有不少高管相继离职。不难看出,微软为了在 AI 赛道中站稳脚跟,对 OpenAI 多有依赖。这份依赖不仅源于 OpenAI 自己的优异产品,可能还有微软对其他科技巨头的「恐惧」。

在美国司法部正在进行的针对谷歌的反垄断案件调查中,一封 2019 年微软内部的通讯邮件于上周二曝光了,这封邮件曾由微软的首席技术官 Kevin Scott 发送给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 - 盖茨和 CEO 纳德拉。虽然邮件的大多内容已经被删,但我们仍能从中看到微软投资 OpenAI 的潜在动机。

这封邮件的主题是「关于 OpenAI 的思考」,Scott 在邮件中警告称谷歌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经正式领先太多,如果不投资 OpenAI,微软可能永远也赶不上。作为微软人工智能执行副总裁,Scott 非常担心自己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他曾经将谷歌最初在人工智能的努力看作「游戏性的噱头」。事实证明,谷歌非但没有胡闹,反而一直在建设关键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并已初见成效。Scott 说,根据对谷歌产品的竞争分析,谷歌在搜索领域的竞争力更加强大。虽然谷歌已经开始转向「更大规模、更有趣」的人工智能模型的生产,但微软仍然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与其相竞争。作为一个例子,Scott 警告称,「他们在 Gmail 中的自动补全功能,尤其在移动应用中非常出色」。

在这封邮件的几周之后,微软就向 ChatGPT 的所有者 OpenAI 投下 10 亿美元。目前,微软已向 OpenAI 投资超过 130 亿美元,将其模型添加到 Office 应用程序、必应搜索引擎、Edge,甚至 Windows 操作系统中。这让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稳坐巨头位置,而不必像几年前那样一度担心被其他巨头甩在身后。由于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紧密相连,欧盟怀疑微软暗中控制 OpenAI,并开始调查这两家公司是否仍然独立运营。最终,欧盟撤销了这一调查,认为微软 130 亿美元的投资不构成收购。

纳德拉最近还将人工智能和安全作为微软 2024 年及以后的两大重点领域,这表明微软产品中人工智能功能的推广速度不会放缓。网友得知这封邮件后,不禁吐槽,微软真是一直生活在恐惧中啊。

微软试图将这封内部邮件保密,但直到周二晚上,该邮件作为美国司法部就谷歌涉嫌垄断搜索领域的审判的一部分被公开。这封邮件最初被密封,因为微软认为其中包含机密商业信息,但《纽约时报》认为微软的隐私权利不足以抵消公开披露的需要。在此干预下,该邮件被解封。

在审判中,谷歌试图说服法官 Mehta ,微软在早期未能对移动领域进行重大投资,这给了谷歌在移动搜索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且至今仍在享受这种优势。Scott 的邮件似乎暗示微软在投资人工智能方面也是一拖再拖,直到 Scott 的警示。

微软官方表示,其与 OpenAI 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为了「加速人工智能突破,以确保这些好处得到广泛分享」—— 而不是为了跟上谷歌。但在谷歌的审判中,纳德拉作证说,与 OpenAI 等公司合作确保了微软能够继续在搜索以及其他微软服务领域创新。

据报道,在法庭作证时,纳德拉承认自己过于夸大了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力的 Bing 对搜索市场的潜在影响。他支持美国司法部的看法,认为在硅谷,互联网搜索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领域。即使与 OpenAI 合作后,纳德拉也指出,微软要在搜索领域与谷歌竞争,目前市场上存在着限制,即人工智能能够改变市场的能力也有一定限度。在谷歌的审判中,美国司法部声称,谷歌垄断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也对 OpenAI 的创新构成了阻碍。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司法部表示,如果谷歌没有垄断搜索市场,OpenAI 的 ChatGPT 等创新可能早在多年前就已经面世。对于谷歌垄断的审判即将开始,我们静待结果吧。

参考链接:

图片链接如下:

  •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原文链接:Machine Learning Article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AI机器人“入侵”微博评论区

作者:一号
编辑:美美
“评论罗伯特”的走红,有机会让其成为社媒平台“标配”。
如果你是一名资深的微博用户,那么你一定听过“评论罗伯特”这个大名。


正是因为它,让众多的“小透明”在这个用户过亿的平台上不再孤独,收获了一对一的互动,让普通人也能被看到。尽管“评论罗伯特”时而精准打击,时而细心安慰,但它撑起了不少微博用户的互动量。
微博,这个流量日渐消退的平台,已经裹上了AIGC的裘衣。
“评论罗伯特”是微博的自救良方?
从存量角度来看,当下,微信、抖音和微博是国内社交媒体平台的TOP3,但从增量角度来看,小红书、B站还有抖音成为了新的增长极。其中,抖音已经大有取代微博之势,从以前人人遇到事情发微博,到现在已经逐渐成为发抖音,抖音正在成为国内新的舆论主阵地。抖音短视频的竞争,微博也许可以以内容形式不同而不在意,但面对小红书这个在用户画像上和微博高度重合的平台,微博专业化和机构化的创作氛围,正在让平台的基础,最广大的素人用户“出逃”小红书。
事实上,这也是众多社交媒体平台在发展的后期所会遇到的问题。随着平台用户数量的增多,普通用户越来越难以被“看见”,成为“小透明”,失去社交平台上最重要的体验,也就是社交,从而失去对社交媒体平台的依赖感。
长期以来,微博形成了以各种大V为主体的内容氛围,普通用户难以再拥有“一夜爆火”的体验;而抖音和小红书在普通人的体验上则相对做得更好,就在去年,抖音上的普通人“于文亮”爆火,小红书则长期以来都一直注重素人用户的内容推荐,很多素人都曾有过爆款笔记。
而微博,想要改变在大V把持下的内容氛围,那么提升普通用户在微博上的体验感就是其中一种方法。因此,微博在去年AIGC的浪潮中,于2023年7月27日推出了“评论罗伯特”,在当时,它还叫做“评论哇噻机器人”。同年12月7日,它正式迭代升级,成为了今天的“评论罗伯特”。
据新浪微博官方介绍,“评论罗伯特”会在一些原创内容下发布评论,是一个天生的捧哏,一个有趣的灵魂,一个不知疲倦的显眼包。从技术角度来看,评论罗伯特是AIGC在人类社交媒体娱乐体验方面的一次有趣尝试。
已读乱回的评论区网红
微博用户只需要发布超过10个字的原创微博或者直接@评论罗伯特,就可以吸引它前来评论,不过“评论罗伯特”往往主打一个“已读乱回”。
例如可以把网友买的假发认成耳机壳的一言难尽的识别能力,还一本正经的夸奖“好喜欢你的耳机壳啊”。
在你生活不顺利的时候,它会给你“临门一脚”。
在你好不容易“起回生”的时候,它会让你先“别急着活”。
显然,相较于人们以往对机器人礼貌又正式的刻板印象,评论罗伯特的“阴阳怪气”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互联网体验,就像有些网友提到的那样,“人类的抽象尚有迹可循,AI的抽象无序混乱”,也因此,遭到评论罗伯特“攻击”的网友们组建起了一个“罗伯特受害者联盟”,专门收集“评论罗伯特”的“罪行”,结果却遭来罗伯特本人的嘲讽:“希望你的新号越来越好”。
然而,罗伯特并非只会损人,它也会给大家提供情绪价值,给网友们“炖”上一锅“心灵鸡汤”,讲一些暖心的安慰话语。
因此,网友们对罗伯特的态度也是暧昧不清,一方面有些用户认为“评论罗伯特”的评论过于突兀,影响了微博的阅读体验,而另一些用户则享受这种新型互动带来的趣味。
社交媒体平台正在拥抱AI
从数据和流量方面来考虑,对于微博来说,评论罗伯特无疑是有利于提升微博用户的站内活跃度、黏性以及原创内容的创作热情的。而且根据微博官方信息透露,微博还将引入更多国产大模型来丰富机器人的人设,并且还将陆续上线情感抚慰型、搞笑幽默型等社交机器人。
现在,微博也已推出了@MBTI小行家,让网友可以直接进行自己的MBTI人格分析。目前,@MBTI小行家的粉丝数已经突破了100万。
事实上,不单单是微博,小红书、快手、B站等平台也开始出现了一批各有特点的AI机器人,能总结,能玩评,能画图等等。
今年3月7日,小红书开始逐步内测评论区AI一键总结笔记内容的新功能,只要在笔记评论区@薯队长的小助理,它就会自动总结图文、视频笔记内容,归纳相应重点。当前该账号粉丝数已经突破7万。
而B站则是上线了各种“省流小助手”,帮助用户总结视频内容。
而快手的“AI小快”也是活跃在评论区的AI,但相比罗伯特,它更显正经,并且还会生成图片。
很明显,现在众多社交媒体平台都在想办法将AI融入平台之中,以其提升平台体验,增加用户黏性。AI正在成为各平台争夺用户的一个重点,但无论如何,这些AI都是在给用户创作的原创内容扩大影响力,成为隐形的流量增量。
但目前,大部分平台还是将AI作为一个小范围内测的功能进行推出,因为还未能完全避免AI胡言乱语的情况。若日后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当AI越来越拟人,更擅长共情之后,用户与AI交流将会变得更频繁更广泛,在那时,如何把握与人和AI之间的社交,可能会成为新的问题。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凯投宏观预言AI泡沫将在2026年破灭,对此,你怎么看?

作者:小岩
编辑:彩云

最近两年,AI的发展呈现出了势不可挡的架势。不过,正所谓花无百日红,“一路高开猛进”或许并非AI赛道一直的模样。


就在前几年,诸多AI企业还在低谷中艰难求生。即便是如今看来含金量极高,曾创下全球AI领域最大规模IPO的商汤科技,也曾遭遇股价跌破发行价的黑暗时刻。像旷世视科技,依图科技一类的国内AI企业,更是经常遭遇市值暴跌和经营亏损。如今,接连不断的利好让我们对AI赛道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可事实上,在利好背后潜藏的,却是包含“亏损成常态”“市值缩水”“融资困难”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凯投宏观发出预测:AI推动的美股牛市还会继续,但泡沫将在2026年破灭。就在最近,有机构开始未雨绸缪,对于AI赛道的泡沫问题进行了预测。凯投宏观的经济学家Diana Iovanel等人在报告中表示,截止到2025年底,广大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的热情依然不会有所退减,因其驱动所带来的股市泡沫将推动标普500指数升至6500点的高。这意味着AI的股市指数将在2025年上涨27%以上(较当前水平而言)。不过,从2026年开始,利率上升和通胀率上升会开始压低股票估值,美股的涨幅应该会急剧回落。Diana Iovanel表示,“最终,我们预计未来10年股票的回报将低于上一个10年。我们认为,美国股市长期以来的优异表现可能会结束”。也就是说,在凯投宏观的眼中,泡沫最终将在2025年年底 …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余承东卸任华为终端BG CEO,何刚将接任

据多家媒体报道,华为于 4 月 30 日下午内部发布人事调整文件,宣布余承东将卸任华为终端 BG CEO 一职。余承东将仍保留终端 BG 董事长职位。


原华为终端 BG、首席运营官何刚将接任华为终端 BG CEO。

据透露,除了上述人事变动调整外,该文件并无更多信息。关于这次重大人事变动的背景和余承东卸任终端 BG CEO 之后新的业务重心,也未有进一步的说明。

图片

有消息源表示,此次调整属于常规的业务架构调整,可让余承东有更多精力为消费者打造精品。

余承东出生于 1969 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他从 1993 年加入华为,工作至今。

在华为,余承东历任 3G 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 Marketing 体系总裁等职务,2018 年 3 月当选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常务董事、董事会成员。

目前,余承东在华为任董事会成员、常务董事、消费者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管理委员会主任。

图片

其中,余承东自 2011 年开始担任华为终端公司的 CEO,如今已经过去近 13 年。

此次接任终端 BG CEO 的何刚硕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于 1998 年加入华为,2012 年任华为消费者 BG 手机产品总裁,此后担任华为终端 BG 首席运营官、华为终端 BG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等职。何刚曾参与并主导华为 Mate 及 P 系列手机研发。

图片

余承东与何刚合作期间,华为终端业务收入从 2012 年的 1601 亿元,快速增长至 2020 年巅峰的 4829 亿元。华为手机销量也一度超越三星,登顶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单季度销量首位。

同样也是在昨天下午,华为披露了 2024 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1784.5 亿元,同比增长 36.66%;归母净利润约 196.5 亿元,同比增长约 564%。

财报显示,在一季度华为持续增加研发投入。该季度用于研发的费用为 415.88 亿元,同比增长 13.81%。

今年 1 月,余承东在 2024 年的新年信中提到:「2024 年是原生鸿蒙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加快推进各类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集中打赢技术底座和三方生态两大最艰巨的战斗,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鸿蒙将为消费者提供高端精致、简单易用、极致流畅、纯净安全的体验。」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邮件曝光,微软为追谷歌脚步才投资了OpenAI,纳德拉回应:才不是

微软与 OpenAI 剪不断理还乱。

微软与 OpenAI 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


在 OpenAI CEO Sam Altman 陷入辞退的风波时,微软 CEO 纳德拉曾多次力挺他,并向他抛出橄榄枝。当这场 OpenAI「宫斗」过去后,纳德拉也表示,无论 Altman 身在何处,仍然会支持他。

前不久还有微软的员工狂吐苦水,“微软已经沦落为 OpenAI 的一个 IT 部门!”资源倾斜不仅导致员工不满,还有不少高管相继离职。不难看出,微软为了在 AI 赛道中站稳脚跟,对 OpenAI 多有依赖。这份依赖不仅源于 OpenAI 自己的优异产品,可能还有微软对其他科技巨头的「恐惧」。

在美国司法部正在进行的针对谷歌的反垄断案件调查中,一封 2019 年微软内部的通讯邮件于上周二曝光了,这封邮件曾由微软的首席技术官 Kevin Scott 发送给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 - 盖茨和 CEO 纳德拉。虽然邮件的大多内容已经被删,但我们仍能从中看到微软投资 OpenAI 的潜在动机。

图片

邮件内容第一页,详情见链接

这封邮件的主题是「关于 OpenAI 的思考」,Scott 在邮件中警告称谷歌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经正式领先太多,如果不投资 OpenAI,微软可能永远也赶不上。

作为微软人工智能执行副总裁,Scott 非常担心自己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他曾经将谷歌最初在人工智能的努力看作「游戏性的噱头」。事实证明,谷歌非但没有胡闹,反而一直在建设关键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并已初见成效。Scott 说,根据对谷歌产品的竞争分析,谷歌在搜索领域的竞争力更加强大。虽然谷歌已经开始转向「更大规模、更有趣」的人工智能模型的生产,但微软仍然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与其相竞争。作为一个例子,Scott 警告称,「他们在 Gmail 中的自动补全功能,尤其在移动应用中非常出色」。

在这封邮件的几周之后,微软就向 ChatGPT 的所有者 OpenAI 投下 10 亿美元。目前,微软已向 OpenAI 投资超过 130 亿美元,将其模型添加到 Office 应用程序、必应搜索引擎、Edge,甚至 Windows 操作系统中。这让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稳坐巨头位置,而不必像几年前那样一度担心被其他巨头甩在身后。由于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紧密相连,欧盟怀疑微软暗中控制 OpenAI,并开始调查这两家公司是否仍然独立运营。最终,欧盟撤销了这一调查,认为微软 130 亿美元的投资不构成收购。

图片

原报道链接

纳德拉最近还将人工智能和安全作为微软 2024 年及以后的两大重点领域,这表明微软产品中人工智能功能的推广速度不会放缓。

网友得知这封邮件后,不禁吐槽,微软真是一直生活在恐惧中啊。

图片

微软试图将这封内部邮件保密,但直到周二晚上,该邮件作为美国司法部就谷歌涉嫌垄断搜索领域的审判的一部分被公开。这封邮件最初被密封,因为微软认为其中包含机密商业信息,但《纽约时报》认为微软的隐私权利不足以抵消公开披露的需要。在此干预下,该邮件被解封。

在审判中,谷歌试图说服法官 Mehta ,微软在早期未能对移动领域进行重大投资,这给了谷歌在移动搜索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且至今仍在享受这种优势。Scott 的邮件似乎暗示微软在投资人工智能方面也是一拖再拖,直到 Scott 的警示。

微软官方表示,其与 OpenAI 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为了「加速人工智能突破,以确保这些好处得到广泛分享」—— 而不是为了跟上谷歌。但在谷歌的审判中,纳德拉作证说,与 OpenAI 等公司合作确保了微软能够继续在搜索以及其他微软服务领域创新。

据报道,在法庭作证时,纳德拉承认自己过于夸大了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力的 Bing 对搜索市场的潜在影响。他支持美国司法部的看法,认为在硅谷,互联网搜索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领域。即使与 OpenAI 合作后,纳德拉也指出,微软要在搜索领域与谷歌竞争,目前市场上存在着限制,即人工智能能够改变市场的能力也有一定限度。

在谷歌的审判中,美国司法部声称,谷歌垄断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也对 OpenAI 的创新构成了阻碍。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司法部表示,如果谷歌没有垄断搜索市场,OpenAI 的 ChatGPT 等创新可能早在多年前就已经面世。对于谷歌垄断的审判即将开始,我们静待结果吧。

参考链接
参考链接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速递|刚刚,苹果宣布 1100 亿美元回购!Q2 财报超预期,50% 财富 100 强采购 Apple Vision Pro

来源:有新Newin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5 月 2 日,苹果公布了截至 2024 年 3 月 30 日的 2024 财年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苹果本季度营收为 908 亿美元,季度净利润为 236 亿美元,即稀释后每股收益 1.53 美元,而去年同期营收为 948 亿美元,季度净利润为 241 亿美元,即稀释后每股收益 1.52美元。


图片

2024 年第二季度,iPhone 的收入为 459.6 亿美元,低于 2023 年第二季度的 513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但 iPhone 依然是美国、中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最畅销的机型,iPhone 15 继续深受消费者欢迎,在美国的消费者满意度高达 99%,iPhone 15 和 15 Pro Max 是中国最畅销的智能手机。

Mac 的收入相对持平,从一年前的 72 亿美元增至今年的 74.5 亿美元。iPad 销售额从 67 亿美元增至 55.6 亿美元,可穿戴设备、家居和配件从 2023 年第二季度的 87.6 亿美元增至 79 亿美元。

图片

苹果的服务收入创下了 239 亿美元的历史季度记录,从 2023 年第二季度的 209 亿美元增至本次的 238 亿美元。

CEO Tim Cook 表示,很高兴该季度推出 Apple Vision Pro,并向世界展示空间计算所释放的潜力,并透露财富 100 强公司中有一半已经购买了 Apple Vision Pro 设备,并正在探索将其用于业务的方法。

关于 Apple Vision Pro 的头部案例,Cook 列举了 Mac 上人们使用 Mac 的方式,人们将它用于各种领域,现场服务、培训、医疗保健,例如为医生进行手术或高级成像做准备。命令和控制中心,它涉及大量不同的垂直领域,苹果的重点是发展该生态系统并吸引更多应用程序和更多企业参与其中。

此外,Cook 还期待下周发布令人兴奋的产品,以及下个月举办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全球开发者大会,苹果将在企业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CFO Luca Maestri 表示,鉴于对苹果未来以及股票价值的信心,董事会已额外授权 1100 亿美元用于股票回购,并连续十二年提高季度股息。

苹果公司董事会宣布派发公司普通股每股 0.25 美元的现金股息,增幅为 4%,股息将于 2024 年 5 月 16 日支付给截至 2024 年 5 月 13 日收盘时在册的股东。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Coalition of news publishers sue Microsoft and OpenAI

一群主要新闻出版商联合起来向微软和OpenAI提起了诉讼,指控这两家科技巨头未经许可或支付侵犯版权文章,用于训练他们的生成式AI模型。图片{ width=50% }


首次报道由The Verge,这群由 Alden Global Capital(AGC)拥有的八家出版物组成,包括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每日新闻和奥兰多哨兵报称这两家公司未经允许以及未经支付“窃取”了他们的“数百万”篇文章,用于推动其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商业化,包括ChatGPT和Copilot。
这起诉讼是针对微软和OpenAI涉嫌未经授权使用受版权保护内容构建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最新法律行动。在起诉书中,AGC出版物指控这些公司的聊天机器人可以在文章发布后不久逐字复制他们的文章,而未提供显著的链接指向原始来源。
“这起诉讼不是新技术与旧技术之间的斗争。也不是繁荣行业与正在转型的行业之间的斗争。它肯定也不是一场解决GenAI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政治、道德和经济问题的战斗,”起诉书写道。
“这起诉讼是关于微软和OpenAI未经支付这些内容就不应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报纸内容来建立他们的新万亿美元企业。”
原告还指控这些AI模型出现“幻觉”,将不准确的报道归咎于他们的出版物。他们提及OpenAI此前承认,如果不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今天领先的AI模型将无法进行训练。
这些指控与纽约时报去年提起的另一起诉讼相似。时报声称微软和OpenAI使用了近一个世纪的受版权保护内容,让他们的AI能够模仿其表现风格,而未与其达成许可协议。
在试图驳回《时报》诉讼的关键部分时,微软指责该报通过暗示生成式AI可能会威胁独立新闻业而进行“末日预言般的未来学”。
AGC出版物主张,现在以900亿美元估值成为盈利公司的OpenAI和微软——从ChatGPT和Copilot中增加了数千亿美元市值——正在从未经授权使用受版权保护作品中受益。
这些新闻出版商正在寻求未公开的损害赔偿并要求法院下令微软和OpenAI销毁使用其受版权保护内容的GPT和LLM模型。
本周早些时候,OpenAI与《金融时报》签署了一项授权合作伙伴关系,以合法整合该报的新闻报道。然而,AGC提出的这起最新诉讼突显了科技公司开发生成式AI和内容创作者之间关于未经限制使用他们作品来训练有利可图的AI系统的紧张关系。
(照片由Wesley Tingey提供)
另请参阅:OpenAI因虚构产出面临投诉

想从行业领袖那里学习有关AI和大数据的更多信息吗?查看将在阿姆斯特丹、加利福尼亚和伦敦举办的AI & Big Data Expo。这一综合性活动与包括BlockX、Digital Transformation Week和Cyber Security & Cloud Expo在内的其他主要活动同时举办。
探索由TechForge提供的其他即将举行的企业技术活动和网络研讨会。
标签:ai、人工智能、chatgpt、版权、大型语言模型、llm、微软、openai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苹果正致力解决iPhone闹钟问题

Apple正在努力解决一个问题,一些用户抱怨他们的iPhone闹钟没响,或者声音太小。


该公司表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被TikTok用户所发现,他们抱怨闹钟没有发出声音。一位TikTok用户说:“这可能是连续第三或第四天我的闹钟没有响。”另一位称:“我在过去一周左右注意到我的闹钟根本叫不醒我。”用户表示这个问题导致了时间管理的困扰。Apple表示正在快速解决这个问题,尽管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受到影响或涉及哪些设备。另一位TikTok用户在一条获得近1000万次播放的视频中称,他们的iPhone 15的闹钟以“最低音量”响起,并声称该问题与他们手机上启用的“注意力感知”功能有关。用户补充道:“苹果,你是想让人们失业吗?”苹果拒绝就这个功能是否导致了闹钟问题发表评论,这一问题最初由NBC的《今日》节目报道。注意力感知功能在用户查看设备时降低警报音量。如果你正在看手机,它还会将显示屏调暗,直至你停止看。苹果在一个有关闹钟的在线建议页面上指出,可以通过设置中的“声音与触觉”功能来控制闹钟音量,并补充说“请勿打扰”和“静音模式”选项不会影响闹钟声音。该页面还建议用户检查他们的闹钟声音是否设置为“无”。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AccountabilIT获得Microsoft IAM高级专业认证

AccountabilIT(AIT)总部设在斯科茨代尔,拥有全球客户群,已获得Microsoft身份和访问管理专业认证,突显了他们在IT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方面的专长。图片{ width=60% }


通过此奖项,微软认可AccountabilIT能够向他们的客户提供确保资产免受未经授权访问侵害的信心。
Microsoft Advanced Specializations颁发给在特定领域展现卓越理解力和广泛熟练性的微软合作伙伴。这是AIT第三个安全高级专业认证。
“Microsoft安全专业中的身份和访问管理是一项证书,表明我们在保护基于云的身份和访问管理解决方案方面的专长。我们已经证明了我们能够使用Microsoft技术(如Azure Active Directory、Microsoft 365和Microsoft Cloud App Security)设计、实施和管理IAM解决方案的能力,”AIT首席运营官Jim Hertle表示。
获得此专业认证需要微软合作伙伴达到严格的绩效标准,通过相关考试和认证,并提供经过验证的客户参考,确保高水平的服务和专业知识。
AIT已连续八年入选全球前250家MSSP之列,迅速适应为远程和混合工作新世界提供安全解决方案。AccountabilIT指导客户创建明智且安全的云之旅。
什么是身份和访问管理?
在当今的数字景观中,与身份相关的攻击激增。身份盗窃资源中心2023年度数据泄露报告显示数据泄露增加72%,突显了网络安全方面的挑战。身份和访问管理(IAM)系统是除登录凭据外的关键安全防护措施,常在泄露中受到泄露,用于检测和管理访问,阻止未经授权的渗透。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Fiix宣布行业领先的GenAI预防性工单

Included in Fiix Asset Risk Predictor, Fiix Prescriptive Maintenance transforms asset health predictions into actionable work orders
Rockwell Automation, Inc. (NYSE: ROK),全球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最大公司,很高兴将尖端的生成人工智能(GenAI)预防性工单添加到Fiix Asset Risk Predictor软件中,打造出首个完整的预测性和预防性维护解决方案,帮助制造商消除计划外停机时间。图片{ width=60% }


Fiix Asset Risk Predictor强大的人工智能可以在短短两周内进行设置,开始提前几天预测设备故障。通过增加Fiix Prescriptive Maintenance,现在具备转化故障预测为详细可操作工单的GenAI功能,供维护团队使用。

工单是利用资产数据、已完成工单和可信维护来源生成的。团队可以审核和编辑工单,然后立即将其推送到任何计算机化维护管理系统(CMMS)或企业资产管理(EAM)工具。所有数据都被完全保密,受到最高安全标准的保护。

“通过Fiix Prescriptive Maintenance,您可以将资产数据转化为预测和工单,从而显著减少计划外停机时间,提升设备运行效率(OEE),更好利用资源,”Fiix by Rockwell Automation美洲高级销售总监Sandy D’Souza表示。“它还有助于弥合维护知识差距,确保每个人都可以访问详细的资产和工单信息,无论是刚开始在公司工作还是在公司工作数十年。”

通过将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性维护和可操作的GenAI工单结合在一起,Fiix Asset Risk Predictor确保制造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看到成果。

Fiix Asset Risk Predictor,现在包括Fiix Prescriptive Maintenance,可以独立购买和使用,也可以与Fiix CMMS无缝集成。它还可以与公司使用的任何CMMS或EAM集成。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