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转型后,9人团队把AI写作做到500万美元ARR
在今天的文章里我们整理了 Jenni AI 从 0 到 500 万美元 ARR 的创业历程,以及创始人对市场和增长的思考。
资料来源于创始人 David Park 和 Henry Mao 在 X 和领英上的公开推文、Blog 以及访谈。
从SEO到学术写作,一波三折的创业之旅 2019 年, David Park 和 Henry Mao 开启了他们的第五次创业尝试。他们是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本科校友,David 学习文学,Henry 学习计算机科学,却因为对创业共同的兴趣走到一起,他们曾以一年一个项目的速度打造过社交分享软件、Dating App,也曾投身比特币交易,及 AI 平台的创业,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这一次他们打算做一个帮助营销人员创作 SEO 内容的 AI 工具,Jenni AI。
2019 年初春,GPT-2 发布了,当时创始人之一的 Henry 已经读博,研究方向是用神经网络生成音乐及语言模型,长期的学术训练和在商业世界的摸索让 Henry 敏锐地察觉到 AI+ 应用的机会可能来了,他第一次决心辍学,全心投入创业。由他负责 Jenni AI 技术的部分,而 David 则负责销售。
Jenni AI 的起步之路并不如预想的顺利。Jenni AI 在 GPT-2 时代比较像一个外包公司,他们招聘真人写手然后再教他们使用 AI 提效,当时大概能提效 10%-20%。David 戏谑地将当时的 Jenni AI 称为“内容工厂”,客户只是为了价低量大的内容而来。
而等 GPT-3 发布了,AI 终于能够直接生成可用的文本内容,他们决定清退人类写手,正式转型为一家为协助企业完成 SEO 写作的 SaaS 公司。但这一领域的竞争实在激烈,AI 技术的巨大进展同时带来了创业的热潮,先后涌现出了 Jasper.ai (目前估值达到了 15 亿美元)、Copy.ai 在内的竞品。当时才 20 出头、对于产品的规模化、找合作伙伴等十分懵懂的David,几乎是眼睁睁看着竞品快速成长,并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Jenni AI 只能另寻出路。
Jenni AI 先是阶段性放弃了专注 SEO 写作的定位,变成了一款更加通用的 AI 写作工具。David 在这段时间里做了大量的用户访谈,不过产品在早期的用户其实很少,他会无偿给一些人 1-2 月的会员权限,只是为了说服他们使用 Jenni AI 并反馈感受。他始终认为初创公司的命脉是“知道自己要构建什么”,用户访谈就是一个听起来很无聊,但能改变业务的方法。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用户群中稳定活跃但过去不太被注意的一群人——大学生和研究人员,加之当时市面上还没有太多针对学术写作场景的 AI 产品,这也让 Jenni AI 最终决定专注为这些用户构建产品。
一条推文改命,让人上瘾的增长
AI 学术写作工具的逻辑和 …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被迫转型后,9人团队把AI写作做到500万美元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