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直连SpaceX星链,一场“酱油比鸡贵”的营销游戏

手机能支持卫星通话,在今天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但手机直连卫星,近期确实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好奇。


最近有新闻爆出,马斯克的SpaceX利用运营商T-Mobile的网络,首次完成了通过星链(Starlink)卫星发送短信、视频的实验,并计划在2025年向市场提供覆盖文本、语音、数据和物联网的手机直连卫星服务。

这则新闻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可能带来两个变化:

一是体验变化,目前支持卫星通话的手机,都需要内置特定的硬件模组才行。而直连星链获得卫星服务,意味着用户不需要专门更换特定型号的手机。

二是市场变化,距离该服务上线不到一年的时间,国产卫星手机的市场前景也变得迷离了。

在此之前,用户想使用卫星通话功能,必须得置换手机,砸进去四位数的真金白银。想省下一笔不算少的设备钱,也不必跟特定手机品牌捆绑,消费者的需求无可厚非。

这也引发了一些担忧:卫星手机是不是没戏了?手机+卫星互联网一旦普及,是不是说明6G快来了,5G科技树是不是白点了?之前购买了特定卫星手机的人,是不是等于在泰坦尼克号启航前买了头等舱船票?

短短一则新闻没能告诉大家的是,至少在几年内,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就是一场“低价入场,高价离场”的游戏。

随着使用深入,各种隐藏的成本逐渐显现,总体成本必将大幅上升。

与其玩“酱油比鸡贵”的营销把戏,不如踏踏实实把卫星手机“这只鸡”养好做熟。

低价入场?手机直连卫星服务背后的真成本

手机直连星链卫星服务,看起来能省下一笔设备更新费用,但要警惕“酱油比鸡贵”的隐形成本。

对于卫星通信来说,真正的成本在于:频谱。

手机蜂窝网络和卫星网络虽然共同承担着联接世界的任务,但它们使用的是截然不同的频谱资源。频谱资源不仅是通信服务的基础,也是占运营商投资大头的核心资产之一。

德国2019年完成的5G频谱拍卖,总价超过了65亿欧元。而卫星频谱的价格更贵,尤其是拥挤的频段或者具有战略意义的频段,价格可以从数百万到数十亿美元不等。

手机直连星链的卫星服务,需要使用特定的频谱资源来传输数据,这就需要运营商专门分配给卫星服务提供商。有消息称,星链的合作方T-Mobile表示,将拿出一部分1.9GHz频段(PCS频段)来建设该卫星网络。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运营商也需要商业回报,来回收频谱资源的高昂投入,最终极大可能走向两个选择:

要么,一直低价,一直低质:只提供带宽极为有限的卫星网络接入服务,比如文本、短信等,相当于“体验装”。

要么,低价入场,高价离场:用低成本吸引用户和资本市场关注,对语音、视频、全宽带互联网等服务,收取高额费用来覆盖频谱投资。

或许前期可以省下更换专用设备的钱,如果用户想获得体验感较好的卫星互联网,不得不支付更高的服务费,这种“酱油比鸡贵”的营销把戏,这可能是很多人所忽略的。

卫星服务要有质价比,“做机”才是正经事

如果说卫星互联网是更有滋味的“酱油”,那么手机终端本身才是决定服务质量的根本。

对用户来说,内置卫星模组的手机,通过一系列软硬件优化,在服务质量和使用感上,可能比直连卫星宽带互联网更有质价比。

这是因为,如果要用高轨卫星来支持低时延、大带宽的卫星直连,目前依然存在技术限制。而如果采用低轨卫星来提高通话质量和响应速度,又必然会增加服务成本…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手机直连SpaceX星链,一场“酱油比鸡贵”的营销游戏

https://www.gptnb.com/2024/06/09/2024-06-08-auto4-E42uqs/

作者

ByteAILab

发布于

2024-06-09

更新于

2025-03-21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