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飞亲自撰文:大模型不存在主观感觉能力,多少亿参数都不行
归根结底,大模型的方向还是走错了?
「空间智能是人工智能拼图中的关键一环。」知名「AI 教母」李飞飞曾这样表示。
近段时间,李飞飞开始把目光瞄准到这一领域,并为此创建了一家初创公司。她曾表示,「大自然创造了一个以空间智能为动力的观察和行动的良性循环。」她所在的斯坦福大学实验室正在尝试教计算机「如何在三维世界中行动」,例如,使用大型语言模型让一个机械臂根据口头指令执行开门、做三明治等任务。
我们不难看出,李飞飞口中的空间智能也有大模型的参与。
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LLM 在多个方面表现出超人类智能。然而关于 LLM 的争议也在不断增加,其中,LLM 到底有没有感觉能力,大家意见不一而论。
近日,李飞飞连同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 HAI 联合主任 John Etchemendy 教授联合撰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对 AI 到底有没有感觉能力(sentient)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中,我们把 sentient 一词翻译成感觉,因为 AI 领域感知一词通常对应 perception,也不适合翻译成意识。读者们有合适的翻译可以留言讨论。
文中驳斥了 LLM 有感觉的说法,李飞飞列举了大量示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在提到超级计算机深蓝时,李飞飞表示,虽然这款下棋程序可以击败世界冠军,但如果房间突发意外情况如着火,深蓝不会有停止游戏的意识,而人类会有。
同样的,当人类产生饥饿说出「我饿了」时,人类和 LLM 背后所隐藏的行为链条是完全不同的。LLM 只是产生「我饿了」这个字符串的事实,它没有身体,甚至不可能有饥饿那种感觉。
更进一步的,李飞飞认为人类饥饿时,伴随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低血糖、肚子叫等,而 LLM 无法拥有这些状态的主观经验,即无法有感觉能力,只是在概率性地完成任务而已。
人类有物理躯体,可以感觉一切,但 LLM 没有,当 LLM 说出类似的「自己脚趾痛」时,大家都不会相信,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脚趾,它只是一个编码在硅片上的数学模型。
李飞飞驳斥 LLM 具有感觉能力
通用人工智能(AGI)是用来描述一种至少与人类在各种方面表现出相同智能的人工智能体的术语,涵盖人类所展示(或能够展示)的所有智能方式。这是我们曾经称之为人工智能的概念,直到我们开始创建在有限领域表现出智能的程序和设备 —— 如下棋、语言翻译、清洁客厅等。
增加「G」这个字母的必要性来自于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的普及,但这些系统只专注于单一或极少数任务。
IBM 的深蓝是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早期下棋程序,它可以击败世界冠军 Garry Kasparov,但如果房间着火了,它却不会有停止游戏的意识。
智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感觉」,即拥有主观经验的能力 —— 比如感受饥饿、品尝苹果或看到红色是什么样的。
感觉是通往智能的关键步骤之一。
于 2022 年 11 月发布的 ChatGPT,标志着大型语言模型(LLMs)时代的开始。
这立即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些算法是否实际上具有感觉能力。以 LLM 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具有感觉能力的可能性引发了媒体狂热,也深刻影响了全球一些政策制定的转向,以规范人工智能。
最突出的观点是,「有感觉的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对人类非常危险,可能带来「灭绝级」的影响或至少是「存在危机」的…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李飞飞亲自撰文:大模型不存在主观感觉能力,多少亿参数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