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战,不变现,就出局

文章来源:头部科技
文丨俊

图片来源:由GPTNB生成

不容置疑,人工智能一定是近年关键词。国内百度、阿里、科大讯飞、商汤接连布局,王小川、李开复、王慧文等也纷纷加入,“他们”为AI造势,AI也令“他们”名声大噪,近期国外大模型也开启了大乱斗模式。


作为经历过移动互联网,投资过上一轮AI热潮的人,李开复也创立了大模型公司,他表示,“这次大模型创业,我十年都不会变现”,似乎不太乐观。或许,AI大战经过这么多轮的追逐,当下我们可能更要思考和面对的是,AI的浪潮中,企业应如何平衡技术信仰与市场导向?如何对冲大模型高昂的训练成本以及研发成本?AI又要如何赚钱,才能带动AI新创企业业绩持续增长,快速完成IPO实现上市?2024年,AI大模型行业将迎来真正洗牌。

在国外,大模型变现变难了

国外媒体日前撰文指出,人工智能的热潮或已开始逐渐褪去。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大模型变现的过程中支出与收入差距明显,押注这场革命的科技公司,正努力寻找如何缩小巨额支出与未来利润之间的差距。

To B的需求会很复杂且难以规模化,而且国内To B环境跟国外的To B环境完全不一样。即便如此,大模型在To B领域可能会较早落地。

写在最后

在To B领域,客户关注的是解决方案而非产品本身,因此B端服务应着重于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依赖大模型技术。

因此,To B领域更多地是关注B端的痛点,而在To C领域更多的是提升C端的体验。

AI大战鱼龙混杂,浪潮汹涌起伏,无论是想看热闹,还是虔诚地相信文明演进,这一切都将在某个时间节点给大家答案。

只是在当下,其实可能很多人还没意识到,无论变现还是技术,抑或其他方面的瓶颈,可能并不只是小公司的事情。

不过,如果AI演进到聪明的几乎不需要人类,那人类又凭什么想靠AI来赚钱?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作者

ByteAILab

发布于

2024-05-18

更新于

2025-03-21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