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Kimi:大模型应用当红顶流是如何练成的?
如果你生活在中国,你可能不认识ChatGPT,但你一定知道Kimi。
从小学到大学,从学生党到打工人,都别想避开Kimi的广告。
刚上初中的刘同学在B站上搜教学视频,一则软广跳了出来上面写着:“作业有问题,直接问Kimi”。
每天5G冲浪,冲在吃瓜第一线的小王,刷段子的空闲时间,冒出来一个应用推荐:“Kimi智能助手,帮你实时了解网络热梗”。
抓耳挠腮憋论文,生怕查重过不去的夏倩(化名),刚想刷刷吐槽视频,下方的一行字引起了她的注意:“万万不能让导师发现的论文神器!!Kimi智能助手,一键生成论文”。
还有社畜打工人一键收获“自从用了Kimi,每天都能准时下班了”的AI大饼;50多岁的退休阿姨凑热闹,一听免费,立马下一个查菜谱。
广告投流有多疯狂,Kimi用户就多疯涨。相关数据显示,Kimi 3月月活环比上涨321%,达到了1261万人。
Kimi的出圈显然也受到其他大模型厂商的关注,然后就像所有车企都开始学习雷军一样,一场由月之暗面率先打响,字节、智谱、昆仑万维、MiniMax跟进的线上营销大战就此全面铺开。
**解密Kimi 的投放神话 **
Kimi火了以后,江湖上流传着他的“投放神话”。
关键词从来都是打开流量密码的咒语。为了解密,「自象限」在当前的主流平台中,对Kimi逐一进行了搜索测试,并整理表格如下。
对比Kimi在不同平台咒语设置,能清晰的发现他的投放思路和宣传重点。
在B站Kimi的硬广软广皆有之,科技博主是Kimi发迹的土壤,以视频讲解为主,针对打工人、职场人、工作效率等场景和ChatGPT关联热词获取流量,从广告频率和类型上看,也是Kimi投放的主阵地。
B站CEO陈睿曾透露,科技是B站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其中AI是科技内容中增长最快的。过去一年,有2亿用户在B站上观看过科技类视频…
在B站,Kimi几乎关联了用户可能在B站搜索“AI”的所有词条,比如ChatGPT系列、AI系列、提效系列、助手系列、打工人系列等等。在B站,具有同样投流思路的还有天工,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冲淡竞争对手的标签。
关联词条的“全”,背后暗含着两种操作逻辑,一是甭管白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别人投了就All in;另一种逻辑是在知道哪些是自身的潜在用户群体后,尽可能全面地去覆盖,Kimi显然是后者。
而到了抖音,据「自象限」了解到,月暗曾尝试过将B站的关键热词照搬,但效果并不如人意。于是月暗转换了投放思路,改为主打杨植麟个人的标签“清华天才少年创业”,所以我们看到,在抖音Kimi的出现总是和清华关联在一起。
在抖音搜索“清华AI”、“清华AI人工智能”、“清华AI人工智能公司”、“清华AI软件”、“清华AI智能助手”等字眼就能找到大量的Kimi投放软广,其统一的话术皆为:“清华大学团队研发,完全免费使用,不限次数”。
这样的策略,在知乎所谓的高知人群中失效…
原文链接
感谢阅读!如果您对AI的更多资讯感兴趣,可以查看更多AI文章:GPTNB。
解密Kimi:大模型应用当红顶流是如何练成的?